精校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6部分(第1页)

以民间观察者、“ 在野”的立场,多年的研究积累,杨锦麟对台湾现状的研判,总是在看似不经意间,为人们多开了一扇窗户,平添了一个新的视角,一个多向的维度。不一定各方面一致认同,却愿意有所承担,并视之为应有之义,这正是杨锦麟的贡献,也是他的《信报》“ 台湾透视”专栏十多年来长盛不衰,颇受海内外朝野各界人士关注的缘由之一。

二、《迈向两岸谈判》,《信报》十三年坚守,同一专栏最长气作者

自从1987年两岸开始民间互访以来,杨锦麟冠以陈子帛的笔名,先后撰写了超过一百万字的评论分析,发表在内地、香港、台湾的一些报纸杂志,1998年,香港一家出版机构精挑细选其中有一定代表性的篇章,编辑出版厚厚一大本杨锦麟政论文集,取名《迈向两岸谈判》。这也算是杨锦麟居港生活整整十年,笔耕夜书亦十年,对自己的一个交代、一个慰藉。

收入书中的文章,绝大部分是以香港可以接触到的观点、传媒与资料为范畴,言论与分析通常是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内成稿,在一定程度上取的是香港的视角,可谓是新鲜热辣的“ 香港制造”。对此,香港的一些资深评论人士给予较高的评价,认为其“ 观察敏锐,分析持平,尤能够从许多角度作同情地了解,有见地,有文采”,“ 不失为了解两岸关系一本极有价值的书”。

对于业内的高度评价,杨锦麟谦称是受惠于香港的舆论环境,尤其是《信报》所提供的充分表达意见的自由空间,以及一班文友的慧眼励志。《信报》的创始人、老板林行止信奉,翔实正确的新闻是历史的草稿。他在新闻评论的“ 意见反映”、“ 真相的钻研”以外,还特别强调“ 独立的新闻人格”这一重要元素。而这也是作者之一的杨锦麟,在自己的专栏中一直恪守和坚持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多维度多向度……香港的视角(二)(2)

《迈向两岸谈判》中的许多篇章,最先发表往往在《信报》的“ 台湾透视”专栏中。陈子帛也即杨锦麟以一个民间知识分子的立场,“ 在野”观察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的台海风云变幻,分析解读台海两岸政策互动得失,透视两岸关系历史发展脉络,冷眼旁观两岸会谈政治角力。因而,他的透视记录虽然悉数为“ 一孔之见”,却因此显现出卓尔不群的务实探索精神的可贵。

有评论说,在香港政论界,有心做点学问的,还真是不多,陈子帛兄算是异数,其研究两岸关系的文章,或资料珍贵,或分析独到,或观点鲜明,一发而不可停。评论还说,陈子帛论述两岸关系的文章,从民间知识分子的角度出发,提供读者更多思考的空间,刺激两岸决策者开拓新的思路。

同时,在香港的学人看来,杨锦麟还具有一些未必人人尽有的优势。毕竟师出有门,作为一名学者,多年训练养成的功力,使得杨锦麟落笔之处不经意地自然显现出来,其文字的准确、细腻、生动,又是少有人可以望其项背,作品中的敏锐、判断力、想象力更是如见其人。

世界历史上,鲜有一个民族的整合和分离,是通过和平方式而达致的。或许,自1949年以来,1987年之后,海峡两岸正在从事一种前所未有的尝试。迈向两岸谈判,是世纪之交台海关系互动避无可避的必经之路。杨锦麟结集出书的目的就在于,希望由此促进世人对两岸关系问题的重视,引发关注的兴趣。

《迈向两岸谈判》虽然是上个世纪的作品,但其观点的鲜明、原则立场的坚定、视野的开阔、思想的活跃、学术态度的严谨、笔锋的锐利等等,对人们面对当下的台海关系,把握台湾日见复杂、变数极多的政治动向,依然不乏洞见和卓识。

于今,杨锦麟在香港著名的财经报章《信报》开设的“ 台湾透视”专栏,也已随杨锦麟一同迈进了二十一世纪,他仍然在观察、解读,卓尔不群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2003年,《信报》低调地庆贺了自己三十岁的生日。虽然;老板林行止不愿张扬,但业界和读者还是用各自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香港这个惟一坚守着精英路线的财经媒体的敬意。期间,有心者为这张报纸做过一个小结,于不经意间发现,有一位作者包办报纸的一个固定专栏,时间长达十三年,未必堪称之最,但对于这项纪录,杨锦麟倍加珍惜。“ 并不是所有大陆移居香港的读书人,都有这样的机缘”,香港社会接纳了杨锦麟,被接纳的过程充满着坚韧和艰辛。

三、加盟香港商报

“ 公正持平,在商言商”,《香港商报》已在香港出版发行超过五十个年头。

香港是媒体异常发达的国际都会,弹丸之地,聚集着全球相当数量的各类媒体。仅印刷媒体,中英文、双语及其他语言,2004年的统计数字:五十三份报章,八百四十四份注册期刊。还有约九十五家国际传媒机构在港设有办事处,不少地区性刊物以此为基地。媒体大战风云四起,充满着商业竞争的铜臭和火药味,大家必须绞尽脑汁、各出其谋,惨烈超乎想象。但香港记者的勤奋敬业,媒体的敏捷、洞察先机也是有目共睹的。

1999年,《香港商报》转由当时的《深圳特区报》社,后来的深圳报业集团控股经营。改换门庭的《香港商报》广聚人才,除一批深圳报业精英被派往香港工作外,本地路线依然是高层的坚持。杨锦麟就是此时受到竭诚相邀,加上报社总经理,也是深圳报业集团总经理陈君聪的同学之谊,盛情难却,加盟《香港商报》担纲主笔的。

《香港商报》位于港岛北角英皇道一座工业大厦内,著名的《信报》、《信报月刊》等一些出版机构也楼上楼下地分布着。早年的北角曾经是香港岛富人聚集地,尤以上海籍人士居多。时光流转,等他们搬到了面海的山顶或半山,这一带主要居民则变成了今天的福建人。如今,福建人开的金店、杂货士多、两替店、饮食餐馆比比皆是,挤满了英皇道马路两边和周围的巷道。一批批新到的深圳同事,认识和熟悉香港便是从英皇道以及周边纵横交错的小街小巷开始的。

《香港商报》的编辑、广告经营,包括行政人事部门,一直是香港、深圳两地各自分别设立,颇见香港一国两制的特色。在被称作“ 港馆”的编辑部里,同事之间的交流,粤语、闽南话、普通话,间或还夹杂着英语。为了能更好地与深圳的新同事沟通,报馆不少香港人都卷起条“ 俐”,磕磕绊绊地学讲普通话,勇气可嘉。但舌头过于翻卷的结果,往往是两边的人都不得要领。深圳来的一些“ 北方人”渐渐地也放开胆子,操起了不咸不淡的“ 鸟语”。一报两制,这也像极了杨锦麟后来加盟的凤凰团队。

在深圳同事的眼里,杨锦麟既不是地道的港人,也早已不是户籍意义上的内地人。他的热情、豪爽,使他与内地的同事相见并没有太多的隔膜,并常以过来人的身份提供生活上的方便,足令这些浅尝资本主义人情世故的初来乍到者备感温暖。每天下班后的宵夜、喝酒自然是新同事之间联谊、沟通最有效的途径。杨锦麟经常是事前积极张罗、末了抢着埋单的角色。当然,其他的香港同事也非常自觉,彼此熟悉之后,轮流坐庄成为后来的惯例。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多维度多向度……香港的视角(二)(3)

杨锦麟酒桌上的豪气是有目共睹的,段子、俏皮话也是张口就来。要说他的国语、粤语都算不上标准,但他对无论国语、台语、粤语中口头禅、俗语的熟练运用,让两岸三地的同事们全都自叹不如。当然,杨锦麟最终让大家佩服的还是他的文章、捷才、个性以及为人。

杨锦麟任职《香港商报》,不但有高级记者的头衔,还担纲主笔。

这里有必要对香港报章“ 主笔”一职略做介绍。报纸社论,在香港叫做社评,是报纸最重要的声音,代表着在重大事件、重大问题上报纸所持有的取态、立场、观点和评判。在中国内地,一些重要报纸的社论往往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社会生活重大转折的风向标和备忘录。社论撰稿人自然是报纸的重量级人物,有的还是由一组人担纲这一要务。

香港报章每天都有社评,地位无异于内地。大家熟知的香港几只健笔、著名报人,董桥、林行止、陶诘,也包括早年的金庸,除了以各自的专栏驰名,还都在不同时期担任过报纸主笔。杨锦麟是当时《香港商报》惟一的主笔。

镜阁故事之苏寒篇  青丝  星碎时空  敏捷无敌  金融道  女生寝室4玉魂  妖魔现世  詹天佑  玫瑰啼痕,扇底烟花    别做正常的傻瓜  串地火  神秘侦探社⑤:新瞭镇蝎魔·替身海盗船  三国  末世公寓  三毛全集  于丹论语心得(百家讲坛丛书)  (红楼同人)红楼之战环三  CCTV艺术人生 精彩记录:极端制作  挖坟挖出鬼(bl)  

热门小说推荐
倚天屠龙夺艳记

倚天屠龙夺艳记

赵敏的娇蛮狐媚周芷若的举止优雅小昭的温柔体贴不悔的秀丽美艳蛛儿的任性刁蛮  一梦醒来,该是倚天屠龙的另一个新主角上场了...

重生最强妖兽

重生最强妖兽

系统流爽文古有黑蟒,百年后化腾蛇,千年后变蛟,万年后化龙,可遨游九天十地,统领六合八荒。三千年前,人族仙尊林昊斩妖无数,却遭逆徒暗算,被人族围攻致死。三千年后,林昊重生于一条黑蟒身上,以妖证道,开启了一段逆天化龙之路。书友群565412325...

超神妖孽

超神妖孽

这是一个被镇压万载的战神。这是谁惹谁倒霉,瞪谁谁怀孕的妖孽。这是一个卷入世俗纷争,又担负起重塑神界使命的救世主。他叫云飞扬,一个无耻之徒,一个超神妖孽!拜托,我只想和妹纸谈谈人生,能不能把拯救世界的重任交给别人啊...

六零军营成长

六零军营成长

一睁眼回到六零年,上一世是孤儿的明暖这一世拥有了父母家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他,青梅竹马,咋这么腹黑呢!...

天降媳妇姐姐

天降媳妇姐姐

听说九天玄女死了,方任然不怎么在乎!听说自己要相亲了,方任然有点在乎!听说自己媳妇是死掉的九天玄女,方任然异常在乎!...

封神夺艳记

封神夺艳记

萧遥,大二三好青年,好吸烟,好喝酒,好美女。经常因为口袋里没钱开房,而和女友露宿公园打野战!那知一觉醒来的萧遥忽然发现自己穿越了,而且还成为三宵圣母的唯一传人纣王!头可断,血可流,男人不可不风流。女娲,三宵,西王母,瑶池金母,苏妲己,月姬,嫦娥,邓婵玉等诸多仙子美女一个都不可放过。...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